Saturday, December 10, 2005

the Beatles

读书笔记--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Pop and Rock

Beatles 是20世纪最重要的流行乐明星,不但因为他们留下的音乐,以及商业上的成功,而是他们永远改变了流行乐的社会和音乐义蕴,以及可能性。他们对流行乐史所造 成的核心震撼,有两个特质現在被视为理所当然,但在当时(60‘S)却是很不寻常的。第一个特质是自主性。Beatles是个自给自足的团体,自己写歌, 自己决定产品价值,自己掌控事业生涯的进程。对比的例子是同年代的乐手Cliff Richard, 一开始也是走Skiffle/rock'n'Roll 路线。第二个特质是野心。Beatles是第一个挑战上下層文化截然划分的流行乐手,他们把流行乐当艺术。60年代后期,摇滚的萌芽,beatles大有 影响。

1957-1962, Beatles基本上是只翻唱他人歌曲的乐团,只是走skiffle音乐路线的男孩团体,在他们青少年末期阶段,靠着在利物浦或汉堡的俱乐部里表演就可以 生存。他们学习的技巧大部分是演奏技巧:发展了一种引人注意的声音风格,足以盖过俱乐部里人们聊天的声音;其特殊之处又使他们的竞争力高于其他互相较劲的 翻唱乐团;他们也聪明地利用最少的己述和资源,复制出美式摇滚乐,节奏蓝调,以及摩城唱片风格的录音室效果。在这个阶段,Beatles是在学艺,一位荷 兰籍学者鹿加特莫札尔(Lutgart Mutsaers)曾提出让Beatles与众不同的,是波希米亚的气息,john Lennon和当时的吉他手Stuart Sutcliffe都是艺校学生,受到当时到处混杂着船员,酒徒,画家和青少年的利物浦及汉堡夜生活很大的影响。

1962-1966, Beatles改写了英国流行乐法则。他们的名气本来只在利物浦流传,这个时候开始先是扬名全英国,后来进入国际巨星之列。有史以来第一次,英国表演团体 赢得了广大的美国市场。虽然这时,Beatles需要英国最大的唱片公司EMI的销售能力,以及国家广播公司BBC的宣传支持,来获取商业上的成功,但他 们的事业在很多方面都是非常特别的。他们的经理人是来自利物浦音乐零售公司的Brian Epstein,没有伦敦演艺圈的背景;他们在EMI的制作人George Martin不是个一板一眼的流行乐工作者,而是多才多艺的录音师,制作过电影明星Peter Sellers的专辑。Beatles也不是天真无邪的青年,而是经验丰富的乐手,自信写歌胜过丹麦街的专门写歌者。他们的个性和聪颖,使他们成为新闻和 广播节目制作人的宠儿;他们的成功唤出了一群新的流行音乐听众。”新“与“旧”的差别在Beatles头两张专辑封面便可明显看出:原本是穿着线条分明的 套装,蹦蹦跳跳的工人阶级表演者,摇身一变,成为穿着黑色高圆翻领套衫,表情忧郁的学生。他们歌曲的性质和崛起的时间正是与工党政府上台,一种新式的,针 对年轻人的自由消费主义兴起,显然是奠定Beatles轰动成功的基础,但同样重要的是,他们有能力去运用成功,而不是被成功利用。Beatles属于某 种音乐社群,这个社群比较受艺校训练影响而非商业思维影响,同僚间的竞争远超过排行榜名次的相较。

1966,Beatles开了最后一次 演唱会,然后变成嬉皮。回顾起来,似乎无法避免,但在当时,Beatles以流行文化领导者身份变成青年文化的追随者,的确是一个正向且惊人的决定。就社 会的角度来看,这意味公开与嬉皮文化结合,最明显的是药物使用。就音乐层面来看,表示他们从取悦大众的流行歌手转变成以录音室为基础的艺术工作者。尽管 Sergean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和The White Album两张专辑还是取悦了大众,但这些唱片也象征了Beatles致力创作具有试验性质,插电的,或者用60年代晚期的新字眼--“前卫进步的” (Progressive)--音乐的承诺。而如果说Beatles缺乏新一代前卫摇滚乐手对乐器掌握的精湛能力和作曲方面的复杂成熟度,他们却仍保有旋 律方面的天赋和幽默感。1970年Beatles解散,却依然是站在流行文化革命的最前线,这是10年前他们初登汉堡舞台的那段日子根本无法想象的。

skiffle: 1955-1960年间盛行于英国的音乐形式,年轻人以洗衣板(??)等素人音乐的乐器,伴以无比活泼的方式演绎美国的传统歌谣与民谣

Denmark Street: 号称伦敦的锡盘街,长期以来是音乐出版商和唱片店聚集地
--------------------------------------------------
Update: 书后的注解没错,的确是洗衣板,英文叫作washboard,附图左边那个就是washboard,作敲击乐器。真是神奇了,这玩艺原来在历史上也有一席之地。

wikipedia:

The washboard and frottoir are used as a percussion instrument, employing the ribbed metal surface of the cleaning device as a rhythm instrument. The washboard is used in many diverse forms of music such as jazz, cajun, jug band, and old time music.

The washboard is mounted in a wooden frame, but the frottoir is made only from the metal ribbing and is hung around the neck. The frottoir is also called a Cajun or Zydeco rub-board and is a late 20th century variation on the washboard, designed specifically for musical use. It was (almost certainly) invented by one of Clifton "King of Zydeco" Chenier's associates (or, possibly, by Mr. Chenier himself).

WashboardPiano.JPG (49KB, MIME type: image/jpeg)

No comments: